❤️桌上的不是遊戲,是孩子未來的金錢選擇力❤️

「爸比我又賺到錢了!可以買房子了嗎?」
「你現在的現金流夠嗎?你要不要先看看報表?」

在別人家,可能會覺得孩子在開玩笑;但在我們家,這是【家庭財商日】的真實對話。

週六我們都會圍坐在餐桌前,討論或玩了一場跟「錢」有關的遊戲。

不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投資賺大錢、當小老闆;而是為了陪他們一起聊~

💬「如果你今天有100元,你會怎麼花?」
💬「如果你很想要一樣東西,但錢不夠呢?」
💬「如果你後悔買了東西,你會怎麼辦?」

你知道孩子會怎麼想嗎?
我也不知道,直到我願意坐下來,陪他們玩、陪他們想、陪他們決定。

🎲 玩的不是遊戲,是對未來的想像

這個遊戲是模擬真實人生裡的收入、支出、投資與選擇。
孩子一邊玩,一邊問:「我是不是應該先還債再去買資產?」
我才發現,這一局遊戲裡,藏著他們未來會遇到的每一種選擇。

👦 小兒子慢慢學會忍住「我現在就想要」的衝動
👧 女兒開始分辨「值得花的」和「只是想要的」不一樣甚至有一次,他們問我:「爸比你以前有亂花錢嗎?」(老實說,真的有過)

這些,不是我「教」出來的。
是我們坐下來,一起玩、一起討論,一點一點練習出來的。

👧👦 而這次,有一幕讓我特別感動。

以前,是我陪姊姊一點一滴練習什麼叫選擇、什麼叫價值;
但現在,我看到姊姊開始引導弟弟,教他什麼時候該存錢、該先還債,甚至會說:「這個不急著買,可以先等等。」
那一刻,我知道——金錢觀開始傳承了,不是只有我教孩子,孩子也開始彼此影響、彼此成長。

🧠 金錢觀,是從生活中的每個選擇慢慢長出來的。

很多人以為金錢觀是長大自然會懂,但其實不是。
它不是從開戶、不是從拿紅包開始的,而是從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學會做選擇的那一刻開始:

📍 當他問:「我要花?還是存?」
📍 當他開始想:「這東西真的值得買嗎?」
📍 當他問我:「爸比,你是怎麼決定要不要買東西的?」

這些就是金錢觀的種子,在他心中悄悄發芽的時候。

🧩 財商,不是名詞,是動詞

真正的財商教育,不是在教室,不是在電腦前,而是在每一個陪伴的時刻:

✔️ 當你願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
✔️ 當你陪他經歷錯誤,也說:「沒關係,我們再想辦法」
✔️ 當你不急著阻止,而是讓他自己承擔後果

這時候,你已經在教他:
怎麼用錢,比錢有多少更重要。

❤️ 桌上的遊戲鈔票不值錢,
但這些觀念,會變成孩子一生的資產。

那天遊戲結束後,孩子對我說:
「爸比,如果我想買東西,但還沒到時間,我可以先寫下來、慢慢存錢買嗎?」

我偷偷的笑了,但心裡其實有一點感動,因為我知道~
他們懂了。不是因為我講得多厲害,而是因為我們真的花時間,一起練習。

🛠 給爸媽的小提醒:

✔️ 和孩子聊錢,不要怕太早,反而怕太晚。
✔️ 金錢觀的養成,不是一次講清楚,而是陪他選擇一次又一次。
✔️ 最好的財商教材,不是某本書,而是你坐下來的樣子。

📌 我想告訴你……

我們不可能成為我們不知道的人,
我們也不可能賺到我們認知以外的財富。

孩子怎麼看錢、怎麼用錢,其實從來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。
父母,就是他人生中最早、最強、最直接的金錢觀輸入者。

如果金錢觀從來沒被好好對話、陪伴、建立,那孩子長大後,真的就會懂了嗎?

所以我每個週末,都願意再花一次時間,坐下來,不講道理,只陪孩子玩、陪孩子想、陪孩子做選擇。

這就是我們家的【週六家庭財商日】——讓孩子從「我想要」,慢慢走向「我知道怎麼選擇」。在日常中,讓孩子學會帶得走一輩子的能力。

——James老爸

網頁圖片 (2)
網頁圖片 (3)
網頁圖片 (4)
網頁圖片 (5)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