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多家庭裡,孩子吃飯是一場「作戰」:餵到一半跑掉、挑食、漫無目的地咬著筷子……這時候,電視成了許多爸媽的救援工具。但對我來說,吃飯從來不是為了安靜,更不是為了趕快吃完。
我和孩子幾乎每天都一起吃飯。沒有螢幕陪伴,只有我們坐下來,一口飯、一句話,把日子細細咀嚼。我發現,這樣的吃飯方式,看起來平凡,卻是最有力的教養場景之一。
吃飯,不只是「餵飽」而是「陪伴」
在餐桌上,我不用說教,也不需要設計什麼特別的學習活動。孩子自然會問:「爸比你今天做了什麼?」「這是什麼菜?可以不可以不要吃?」而我就順著這些問題,跟他們聊一聊我的工作、聊聊菜的味道,也聊聊他們今天發生的大小事。
這些對話,有時是逗趣的、有時是安慰的,有時只是簡單點點頭、說句「原來你有這種感覺呀」。但這樣的交流,讓孩子慢慢學會:表達是安全的,被傾聽是溫暖的。
餐桌,是孩子社交力、情緒力、價值觀的起點
很多人說,要訓練孩子社交,要去報課程。但我發現:家庭餐桌,就是最日常也最有效的訓練場。
孩子從觀察我們怎麼說話、怎麼聽、怎麼輪流分享開始,練習了很多「無形的能力」:
•輪流說話,不打斷別人
•表達喜歡或不喜歡,不用尖叫也能被接納
•對不熟悉的食物,先問問、聞聞、嘗一口再決定
每一餐,我都把它當成一次「生活裡的溫柔教室」。
我們選擇不開電視,因為這裡更值得被專心看見
我從來沒有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,不是因為嚴格,而是因為我不想錯過這些「最自然的親子時光」。
我們家的餐桌,沒有螢幕閃爍的畫面,卻有孩子一口飯後說「爸比我今天好開心」、有弟弟搶著說「換我講了啦!」的熱鬧,有我靜靜看著孩子慢慢長大的畫面。
這樣的畫面,不需要打開電視。它就已經很精彩了。
寫在最後:餐桌上的你,是孩子最信任的老師
如果你也是一位正在陪孩子吃飯的爸媽,那麼你已經走在一條非常美好的教養路上了。
吃飯,不一定需要完美、不一定每餐都要說大道理。但只要你願意放下手機、關掉電視,坐下來,專心和孩子吃這一頓飯,你就已經在教他們一件重要的事——你很值得我全心陪伴。
【一起吃飯,就是最日常的親子教養時光】
沒有電視,只有你和我
每天吃飯,是育兒日常中最平凡的一部分,
但對我們家來說,這不只是「吃飯」,更是一種陪伴。
我從來沒有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,
因為我知道,這些坐下來一起吃飯的時光,是我們親子關係最好的養分。
⸻
為什麼堅持一起吃飯、關掉電視?
因為我發現:
🍴 孩子學會專心吃飯,也學會聽見自己的飽足感
🗣️ 餐桌上有更多對話與情緒交流,不只是「吃飯」
🧠 孩子慢慢懂得輪流說話、表達情緒,這是最自然的社交練習
❤️ 每一次陪伴吃飯,都在告訴他:「你值得被我全心陪著」
⸻
我們家的餐桌,沒有閃爍的螢幕,
但有孩子一句「爸比我今天好開心」的笑容,
有我靜靜看著他們長大的風景。
這些畫面,早就比電視精彩了。
—
你也和我一樣,習慣和孩子一起吃飯嗎?
歡迎分享你的「餐桌小故事」,讓更多爸媽知道:
陪孩子吃飯,是我們給得起、也最值得堅持的溫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