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金錢管理的重要
一個高財商的人要具備足夠的金錢掌控能力,否則擁有大量金錢時,很容易因為缺乏理財能力,無法有效管控自己的錢財。
研究顯示,約有70%樂透頭獎得主都因為揮霍無度,最後落得破產的下場。美國一位威力球得主,贏得2700萬美元後,買超跑、私人飛機以及豪宅,還舉行奢華婚禮,5年內就敗光所有獎金,還負債累累,妻離子散,最後在安養院孤單去世。
培養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,零用錢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。
大部分決定給孩子零用錢的家長,下一步就是擔心小孩亂買東西,花錢如流水。多數華人父母只給零用錢而不教如何正確管理零用錢,可能的原因是不知道該怎麼教,才不會過度影響孩子獨立做決定。
生活上可以依循的四個原則,帶孩子學習規劃與運用自己的零用錢。
1. 和孩子互相討論代替硬性規定
上一篇有提到,關於零用錢的規則應由父母與孩子共同討論而定,而非父母單方向決定。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,提出自己的看法,孩子通常沒有概念或聽不懂,所以父母需要盡量以孩子聽得懂的話向孩子解釋零用錢的含義,並觀察孩子是否理解並接受,同時了解孩子是怎麼想的,討論的內容包括自己賺零用錢的方式、給多少金額、多久給一次等。
互相討論不僅可以拉近親子關係,也正因孩子參與了討論的過程,所以會更了解父母為什麼這麼做,可以學習更多。我會這麼跟孩子說:「這些規則是我們一起討論的,我們都要說到做到。」當然,身為父母,更需要以身作則,遵守約定好的規則。
閱讀更多:我該給孩子零用錢嗎?關於零用錢,爸媽請先思考三大問題
2. 自己寫記帳本
具體的做法,我會帶著孩子自己畫出自己的記帳本表格,內容包含收入、支出、備註或用途,以及結餘,請孩子把每一次產生的收入及支出,透過表格記錄下來。藉由親手製作的記帳本,孩子對於流入與流出口袋的金錢會更有感覺,也了解自己有哪些主要的支出,又有哪些花費可以避免或減少。
長期記錄下來,幫助孩子培養記帳的習慣,使用零用錢時,也會考慮到自己未來的開銷跟長期規劃,能夠更合理地消費。

▲孩子書寫記帳本
3. 定期檢視
記錄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追蹤。在下一次領零用錢時,我會依據孩子記帳本中每一筆支出的用途,跟他們討論,這是需要還是想要?是不是必要的消費呢?根據記帳結果視情況,增減零用錢,從小培養孩子「量入為出」的意識。
如果孩子買的需要比較多,就增加一點零用錢,當作獎勵;如果買的都是想要,可能就會減少零用錢。與其在孩子花錢之前就告訴孩子這不能買、那不能花,這種定期的檢視方法,既不會過度影響孩子的決定,也能追蹤孩子是否真的了解需要與想要的差別,並練習克制自己的慾望,聰明用錢,達到最初給孩子零用錢的目的。
運用零用錢科學化管理,讓孩子明白記帳不只是單純記錄下來而已,事後的檢討與調整自己的消費選擇,更為重要。反覆練習多次後,孩子自然能理解用錢的藝術。
4. 大筆金錢,存入銀行
孩子獲得大筆金錢的機會,大部分是逢年過節,長輩給的壓歲錢。我們小時候,很常會聽到父母說壓歲錢先幫我們存起來,長大後再給我們,不過結果通常是──我們往往不曉得壓歲錢真正的去向。
我的做法是,帶著孩子一起到銀行開一個屬於他們的帳戶,遇到大筆金錢,我會帶著孩子並鼓勵他們把錢存到銀行的帳戶,並告訴孩子錢放在銀行可以賺取利息,培養儲蓄的概念。
另一方面,在生活中我會請孩子列一份願望清單,在重要節日時,會和孩子討論,可以在固定金額之下,才把錢領出來,買孩子想要的東西,完成願望。
如果我們發現孩子過度亂買想要卻不需要的東西,父母就得和孩子討論,帳戶金額保留的最低限度是多少錢,並共同制訂短期儲蓄的目標,增加孩子儲蓄的動力。如果在這段時間,孩子經不起誘惑,或打破之前的討論跟約定,就必須對自己不合理的開銷負責。
父母放手,孩子才能真正學習理財之道
我明白為人父母,總希望孩子少走點彎路,在一旁看著孩子將零用錢一股腦地拿去買玩具零食,難免想馬上出面制止,但我們幫得了孩子一時,幫不了孩子一世。「給他魚吃,不如教他釣魚。」面對零用錢的管理與學習,父母的角色是參謀,給孩子建議,不替孩子決定。
具體面需要實行,心態上也需要調整。身為父母最重要的課題是學習放寬心,當孩子想要用自己的錢買一樣自己想要,但父母不喜歡、覺得沒有用的東西,父母不要急著反對,而是以陪伴、不批判的態度,陪著孩子持續學習。
唯有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,才能在每一次的反省當中,逐步提升孩子的理財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