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感恩從小開始!懂得分享與愛心,父母可以帶孩子做哪些事?

培養感恩的心很重要嗎?

在這個充滿物質慾望的社會,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育任務。感恩不僅讓孩子懂得珍惜,更能建立對社會的責任感。

但身為父母,我們該從哪裡開始呢?我將在這篇文章中,從公益理念到實際行動,循序漸進地分享我如何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學習感恩,從小培養一顆懂得珍惜、懂得付出的心。

 

從公益觀念與意識開始

公益觀念與意識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讓孩子了解到助人即助己,懂得社會的需求與付出,是培養感恩的心的起點。

不少大人會覺得自己現在沒有多餘的錢,沒辦法做公益,但是,做公益不一定是有錢人的專利,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告訴孩子:「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。」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為社會付出。

小至超商的零錢捐,大至加入全職的公益組織,都是做公益的一部分。最重要的是帶著「愛」與付出的心,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擁有愛並且傳遞愛的人。

父母可以怎麼做?

希望孩子將公益觀念與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,父母的角色至關重要。孩子往往模仿身邊重要人物的行為,因此,作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,展現對社會的關懷和參與。

我自己擔任義警將近八年的時間,在過程中不僅擁有更多的朋友,對不同領域的志工有更多認識,心靈層面也因助人而更加充實。因此,我想分享幾個生活中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參與的公益活動。

1. 社區跳蚤市場

帶孩子參與社區跳蚤市場,一起整理家中用不到的物品,賣掉後捐款給需要幫助的人。這不僅能夠培養孩子整理物品的習慣,還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喜悅。

2. 捐贈二手玩具、書籍

鼓勵孩子將自己用不到的玩具跟書籍,捐給需要的小朋友。可以讓孩子寫一封信,連同包裝好的包裹一起寄出,更有意義。

3. 動物保護機構

帶孩子到動物保護機構,了解動物的保護與照顧,或是擔任志工。透過與動物互動,孩子能夠學習尊重生命,同時覺察到身邊需要幫助的事物。

4. 送禮物給生病的孩子

鼓勵孩子為生病的小朋友準備禮物與卡片,並陪伴他們度過難關。讓孩子懂得關愛他人,還能建立友誼,讓他們明白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。

5. 拜訪長照中心

疫情解封後,父母可以創造機會帶著孩子前往長照中心或護理之家擔任志工,在孩子替長者服務、與長者聊天的過程中,學習給予陪伴跟傾聽。孩子會學到如何對長輩表達敬重跟關懷,並從中了解到長輩最需要的是心靈的安慰。

6. 社區、教會公益募款

帶孩子一同參與社區或教會舉辦捐款的活動,是孩子與社區連結的好機會。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參加並了解這些款項的目的,讓孩子自己了解捐出去的錢會拿去做什麼,明白零用錢除了消費外,還有其他使用方式。

7. 公益路跑

鼓勵孩子參加公益路跑,一家人一同參與這樣的活動,既能夠鍛鍊身體,又能夠為有需要的人出一份力。

▲帶孩子一同參與公益活動

回顧他人恩惠,寫入感恩日記

除了公益活動,在生活中回顧他人的恩惠,也是培養感恩的心重要的一環。透過寫感恩日記,孩子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身邊人的付出和看見自己所擁有的幸福。

1. 建立感恩日記習慣

每天晚上陪孩子一同寫感恩日記,記錄當天所受到的幫助、愛心。例如,感謝校門口幫忙指揮交通的警察伯伯或愛心導護。

2. 分享感恩心情

定期與孩子分享感恩日記的內容,讓父母與孩子互相分享感恩之情,這樣的氛圍將使感恩成為親子間的共同價值。

3. 實踐感恩的行動

不僅止於言語,更要引導孩子將感激之情轉化為實際行動。例如,每天早上都向警察伯伯與愛心導護問好並道謝,在爸爸幫助我的時候給與擁抱並道謝。

閱讀更多:小孩該窮養還是富養?兩大思維,養出富孩子

財富的最終目的是助人

培養孩子感恩的心的過程中,我們不能忽視金錢的價值。財富的最終目的是助人,這樣的價值觀將引導孩子在追求個人成功的同時,更注重如何將財富用於社會的良性循環。

正如比爾蓋茲宣布退休時,將個人資產捐給慈善基金會,不留分文給子女。對真正擁有財商頭腦的富人來說,慈善是他們必須要做的事情。這不僅是一種付出,更是對社會的回饋,同時也是一種投資,為自己創造更深遠的價值。

金錢的價值並非只在於擁有,更在於如何運用它來影響和改善世界。這樣的價值觀將引領孩子走向更豐富、更有意義的人生。讓我們一起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心,共同培養出一代懂得感恩、懂得分享與愛心的未來公民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