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金錢觀怎麼教?一個生活中的小遊戲,「玩」得有效又有趣

生活財商遊戲「物品價格猜猜看」

身為現代父母的你,是否在孩子的金錢教育上傷透腦筋呢?講得太多,怕孩子嫌煩,淪為說教型家長;講得太少,又怕孩子沒有節制,錢如潮水亂花一通。

身為兒童財商教練,同時還是兩個孩子的爸爸,在這邊分享一個生活中就可以和孩子玩的小遊戲——「物品價格猜猜看」!從遊戲玩樂的方式,拉近親子關係之外,還能一步步建立孩子的金錢觀。現在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!

遊戲介紹:商場裡的尋寶大作戰

物品價格猜猜看怎麼玩呢?非常簡單,就像是在便利商店、文具店甚至大賣場裡的尋寶大作戰。

我會給孩子3至5個他們平常會接觸到的物品當任務目標,先讓孩子猜測這些物品可能的價格,再讓他們去尋找各個商品在哪裡,以及價格分別是多少?比如,每天早上在喝的一罐牛奶是多少錢?平常寫功課的鉛筆、橡皮擦又是多少錢呢?可以讓孩子分組比賽,或是父母自己也一同加入。

​全部的東西都買完後,我會和孩子一起比對實際價格,看看誰找得比較快、猜得比較多,並給予獲勝者適當的獎勵。

▲比對實際物品價格

遊戲好處:發現價格的樂趣。

讓孩子在購物的過程中尋寶找商品,我不會直接告訴孩子商品價格,而是讓好奇心驅使他們自己尋找答案。透過競賽遊戲化的方式,激發孩子不想輸、想要玩的慾望,為了贏得下一次的遊戲,在日常生活中,我發現孩子真的就會多花一份心思,注意各個日用品的價格,可以增強孩子對價格、數字的敏感度。

玩了三五次遊戲後,我就會找時機和孩子分享,決定商品價格的條件,有時並不只是成本,還有供需關係、消費者心理,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;或是引導孩子,在過程中學習如何估計商品價格,並開始了解金錢的價值。

遊戲之後:生活中的財商教育,建立孩子金錢觀。

​​ 1. ​制定預算,分辨需要和想要

透過了解商品的價格,孩子更能夠理解物品真實的價值,明白金錢有限而慾望無窮,所以在花錢消費之前,需要制定預算、有計畫性地購物,減少不必要的支出,並養成儲蓄的習慣。

我會跟孩子這麼說:「剛剛我們買了牛奶和芝麻包,總共花了250元。假設我們總共有300元,當然夠買這兩樣東西。如果我們今天沒有先想好要買什麼,在路上經過文具店看到喜歡的玩具,就花了100元買玩具,當下的確會很開心沒錯,不過就買不了明天早餐牛奶和芝麻包,就會餓肚子了對不對?」

引導孩子自主思考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區別,以利在未來做出正確的金錢預算規劃。

​​ 2. ​培養金錢自主性

知道商品的價格有助於培養孩子在財務上的責任感。除了對外觀察價格,制定預算;對內也需要了解自己的喜好、財務狀況,才能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消費選擇。

我會以提問的方式,幫助孩子瞭解自己在金錢、物質上的需求,比如「為了一個月喝一杯60塊的珍珠奶茶,你會選擇放棄一個禮拜喝一瓶12塊的多多嗎?」、「如果今天身上只有50元,你會拿去買最新的筆記本,還是可以填飽肚子的早餐呢?」

最重要的是得適時適量地給予孩子自己做決定的空間,在小量的金錢上給予犯錯的機會,並鼓勵孩子從錯誤中檢討學習,一步步正確地掌握金錢的自主性。

​​ 3. ​避免消費陷阱

看到打折的物品就想買、傷心難過壓力大就過度消費、趕流行買了不實用的虛榮商品,是連身為成年人的我們,都有可能陷入的消費陷阱。

在孩童時期就培養孩子對價格的敏感度,可以有效地避免消費陷阱。

如果孩子因為同學都有某牌子的擦擦筆而吵著要買時,我會這麼說,請他想一想:「上週我們是不是有看到原子筆20元,立可白30元,兩樣加起來50元,一樣可以達到修正錯誤的功能,但是一隻擦擦筆就要90元,擦拭的效果真的是你喜歡的嗎?還是大家都有所以你也想要呢?如果真的還是很想要買的話,你可以自己決定願不願意把每個禮拜的零用錢都存下來,還是想要把零用錢花在更重要的地方呢?」

​因為了解價格、學會比價,孩子更多元地了解市場上的不同選擇;因為理解商品的真實價值,孩子也不會輕信過高的價格或虛假的優惠。藉此得以避免消費陷阱,做出明智的消費決策。

▲很開心的購物遊戲

​最重要的是要「好玩」!

其實「物品價格猜猜看」這個遊戲真的非常簡單,只需要在購物時,多花五分鐘和孩子一起尋寶,就可以在生活中「玩」出金錢觀。在孩子覺得好玩、有趣之後,背後的財商理念與學習自然就延伸出來了。

最後,最重要的就是,需要靠身為家長的你當探險隊長發起遊戲,在生活中打開地圖,享受和孩子猜價格、尋寶的相處過程,那麼「建立孩子金錢觀」這個人生寶藏,就等待時間發酵,自然而然就會被發現啦!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