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要教孩子理財?反轉五大迷思,告訴你財商教育的重要!

五個教導孩子理財路上,

多數家長可能會有的迷思

各位爸爸媽媽在教孩子如何正確用錢、消費、理財的時候,可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,怕談錢俗氣、孩子變得太世俗,甚至懷疑自己教的是否正確、會不會反而害了孩子?有這些擔憂非常正常,畢竟身為父母,誰不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呢?

因此,我將點出五個教導孩子理財路上,多數家長可能會有的迷思,分享我的經驗與看法給各位爸媽,其實,從小地方著手,就可以反轉這些迷思,教出高財商小孩。

1. 我也不太懂理財,該怎麼教?

「可是我自己也不太懂理財,該怎麼教孩子?」這是大多數家長會提出的第一個問題。

的確,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,有些家長會擔心自己給孩子錯誤的觀念,乾脆放棄不教。不過,各位爸爸媽媽有注意到嗎?家長自己的行為、所說的話,就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對象,所謂身教大於言教,與其跟孩子講道理,不如在生活中做最好的示範,提供三個簡單的身教方向給爸爸媽媽:

  1. 養成儲蓄的習慣,做到先存再花
  2. 懂得分辨價格與價值,購物前貨比三家
  3. 了解想要與需要的差別,分配消費預算

各位爸媽可以檢視自己做不做得到,再依循這三個面向,從用錢習慣開始慢慢做出改變。

不要小看孩子的觀察力,父母的行為孩子都看在眼裡,且是影響孩子最大的人,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金錢的主人,那你就必須先當他們的好榜樣。

▲帶孩子看超市的DM比價

閱讀更多:別再說孩子不懂你!「跟著父母過一天」,生活中拉近親子關係

2. 理財,長大自然就會了

許多家長以為,只要等孩子長大了,自然就會懂得如何理財。但是,連數學公式、英文文法,都需要有老師引導學習,才有辦法一點一點累積,更何況是學校沒有教的財商呢?再者,價值觀需要時間累積,無法速成

所以,各位爸爸媽媽不需再等待了,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,可以從日常生活當中、在便利商店買東西時,讓孩子幫忙結帳開始,增加孩子接觸金錢、理解消費概念,逐步增加孩子財務智商,養成屬於孩子自己的金錢觀。

閱讀更多:錢會從提款機裡自己冒出來?從數硬幣開始,帶孩子認識「錢」是什麼!

3. 年紀這麼小,聽得懂嗎?

「我的孩子才幼稚園,他聽得懂這些數字的問題嗎?」我也曾經有過這個疑問,但是我看到一篇天下雜誌的文章〈巴菲特如何教小孩理財?〉,文中提到:

家長在教導孩子金錢觀念時,最大的錯誤是什麼呢?巴菲特的答案是:「家長有時會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之時,才開始與孩子討論金錢管理,但其實家長可以在孩子念幼稚園時就開始。」

你沒有看錯,我當時看到也遲疑了一下,但是,沒錯,就是幼稚園。

研究指出,3歲,幼兒大腦發展已完成約80%;3到4歲的幼童,已經能理解基本的金錢概念;7歲,與未來財務行為有關的基本概念,通常已經發展完成。

所以,不必擔心孩子年紀小聽不懂,孩子的學習力是非常可觀的,只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,要了解基本的財商觀念一點都不難。

參考資料:天下雜誌〈巴菲特如何教小孩理財?〉

 4. 太早認識錢,會變得市儈?只重視錢,不重視學習?

說到這個問題,我想先重申,為什麼要教孩子理財,教孩子財商的初衷是什麼呢?確實,希望孩子成為有錢人、擁有富人思維是長遠願景之一,但我認為,最重要的還是在學習財商的過程中,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

身為父母,我們總是希望孩子不要亂買東西,畢竟資源有限,而慾望無窮,今天孩子想要的只是玩具,再大一點就想要名牌鞋、名牌車、豪宅……再富裕的家庭,都不可能永遠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。

所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做決定的能力,孩子才有辦法從小地方開始,做出正確的消費選擇,甚至了解到知識是無形資產的概念,更加明白學習知識、培養品格的重要。這就需要爸爸媽媽正確的引導與時間累積。

閱讀更多:資產?負債?兒童理財第一步:認識金錢語言(上)

5. 我教育孩子理財的方法,是對的嗎?

相信就算是做足功課的父母,還是會懷疑自己給孩子的教育,是不是正確的?方法是對的嗎?

請不用擔心,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,太多網路上紛亂的資訊,反而不知道該聽誰的意見,不過,請記得我們學習財商的初衷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。教學相長,除了我們在教孩子,我們同時也正在、且需要學習。

所以不要被這個擔憂打倒,保持謙卑、持續精進自己的心,與孩子一同成長吧!

財商教育,從生活開始!

各位爸爸媽媽有發現嗎?以上難題都不足以成為理財教育路上的絆腳石,反過來說,正是我們該教孩子理財的根本之因。

​我認為,財商教育是從生活實際體驗開始,從父母的一言一行開始,就算是玩遊戲、聊聊天,都正在默默地改變孩子,所以爸爸媽媽,也不需要害怕,現在,就是和孩子談錢的最好時機!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