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原來財商教育不是這麼一回事?
現代社會,教育孩子的財務智商是相當重要的一環,但我們也常見一些家長在財商教育上,不小心踩到地雷,
甚至坊間也有許多機構,傳達了不夠完善的觀念,讓父母跟孩子都吃了不少苦。
這篇文章中,我將帶各位爸爸媽媽深入探討「財商教育四大誤區」,並提供解決辦法,幫助您和孩子一同踏上聰明的學習財商之旅!
1. 以為財商教育就是理財教育
有些家長可能會將財商教育視為理財教育,只教孩子如何投資、存錢、賺錢等,將財商教育限縮在理財教育,但理財教育僅屬於財商教育的一小部分。
財商教育範圍非常廣,是一門綜合資源管理的學問,不僅是管理金錢,還包含有效地分配時間、精力,做出聰明的消費選擇,以及理解人際關係、知識技能的重要性,都是財商教育的範疇。
解決辦法:讓孩子學會綜合資源管理
財商教育對孩子而言,並非是單純的數字遊戲,而是一場啟蒙之旅。
在日常生活中,爸爸媽媽可以與孩子一同進行簡單的時間規劃遊戲,例如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,並從中引導孩子學會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。
也可以透過生活上的每一個選擇,引導孩子思考每個選擇需要付出的成本是什麼?他可以獲得什麼?如果今天是孩子自己的話,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?透過遊戲化的方式,培養孩子日後在團體合作與人溝通時非常關鍵的換位思考能力,並幫助孩子學會管理不同的資源。
2. 總是以單一方式教財商
有些家長可能認為財商教育就是那一套,從頭教到尾都不曾改變。但是,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不同年齡階段、不同特質的孩子對於理解金錢的能力也不同。
比方說,面對5歲的孩子,可能要更注重於基本的價值觀培養;而7歲的孩子,上了小一,已經可以開始理解基本的貨幣概念,父母就能進一步帶他認識勞務與報酬等下一個階段。
解決辦法:分階段的教育才是關鍵
因此,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階段,調整財商教育的內容,非常重要。
建議各位爸爸媽媽,可以盡量以遊戲化和故事的形式,向他們介紹金錢的基本概念,融入生活中的小例子,或帶著孩子實際走訪金融機構、商場等,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,循序漸進地建立對財商的認知。
閱讀更多:小孩金錢觀怎麼教?一個生活中的小遊戲,「玩」得有效又有趣!
3. 將財商教育視為獨立的理念
生活中的每一刻,都是財商教育的機會。有些爸爸媽媽可能會誤以為,財商教育會需要特別空出一個時段教孩子一些理念,甚至將孩子送到營隊學習理財,但其實,財商教育並不是一個獨立的領域,它是生活中的一環,應該與其他教育領域相互輔助。
包含智商、情商、道德教育,都應該與財商教育有機、彈性地在生活當中運用,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綜合素養。
解決辦法:相輔相成,與其他教育結合
在日常生活中,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將金錢觀念與其他教育主題相結合。
例如,在讀《生金蛋的母雞》的母雞時,可以問孩子如果他是故事裡的那對夫妻,他會怎麼做呢?這個過程同時提供了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、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,還增加孩子對金錢觀念的認識,絕不僅僅是單一的財商教育而已。這樣的綜合教育能夠使孩子更全面地理解和應用所學。
閱讀更多:資本利得與現金流好難懂?看伊索寓言,跟孩子一起學!認識金錢語言(下)
4. 把金錢看得太重要
金錢雖然是財商教育的一部分,但不應該成為唯一的焦點。
教導孩子就像系統工程,財商教育就像這套系統工程的一部份,所以財商教育並不是要把孩子教育成眼裡只容得下錢的人,是要在培養孩子理財能力的同時,培養孩子管理人生的能力。
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,金錢只是一個工具,非最終目標。
解決辦法:學的是掌控人生的能力!金錢僅是工具
生活中,父母可以透過適當的引導,讓孩子懂得金錢在生活中的角色,從而學會更有效地運用它,實現個人目標。
舉例來說,爸爸媽媽可以請孩子想想看,如果他有一個非常想要的東西,需要透過金錢購買沒錯,但除了花費買東西的金額,背後還需要規劃預算,可能需要在其他地方節省一點,或是跟爸爸媽媽討論如何在生活當中開源,才有辦法買下這個玩具,這些思考過程,都不只限縮在金錢的多寡,而這正是多元的財商教育想要帶給孩子的禮物。
孩子要學,父母更要學
在教導孩子財商的同時,爸爸媽媽也在培養自己理解孩子的能力。
現今社會,父母需要持開放心態,理解孩子的需求,不斷學習、跟上潮流、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立性、放下身為家長上對下的姿態,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,才能拉近親子間的距離,與孩子溝通更加順暢。
就像理財一樣,教育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改進。透過適當的引導,我們能夠與孩子一同成長,培養他們綜合的素養,這正是擁有高財商帶給我們的最佳寶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