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產?負債?兒童理財第一步:認識金錢語言(上)

什麼是金錢語言?

「金錢語言指的是人們在金融和財務方面的交流和表達方式,涵蓋了個人、家庭與商業領域,用於描述金融概念、財務決策和經濟活動。」AI時代下,Chat GPT這麼定義金錢語言。

看起來很饒口,白話文來說,就是我們在使用金錢上會用到的詞彙,包括預算規劃、財務狀況、儲蓄、投資等,都是金錢語言的範疇。

​其實,我認為兒童理財教育,只需要認識最基本的七個金錢語言——收入、支出、資產、負債、資本利得、現金流與債務,就已經綽綽有餘了,我將在這篇文章還有之後的文章中,逐一向各位爸爸媽媽介紹如何在生活中帶給孩子這些金錢語言觀念。

為什麼要學金錢語言?

就像我們在學校會學習英文單字、歷史年代、物理化學名詞一樣,我們要成為一名醫生需要學習醫學相關的專業詞語;要成為一名機師,需要學習飛行的專業知識;要成為一名專業籃球員,必須了解籃球專業術語。同理,想要成為有財商、掌管金錢的主人,就需要學習金錢語言。

老實說,有時候連我們大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用錢,不然社會上怎麼會那麼多極端的守財奴與月光族呢?由於理財教育的不足,我們關於財務的想法大部分都來自自己既有的知識,或父母親友的經驗,甚至不動產的營業員、保險業務員或理財專員的建議,但是這些人員通常只需要受訓兩到三個月就可以擁有一張證照了,但我們卻深受其影響,喪失自己判斷與做決定的能力。

​所以與其讓孩子長大之後依賴他人的財務建議,不如從小就開始學習金錢語言,了解這些詞彙的意思,是兒童理財的起跑點,幫助孩子在往後的理財路上,得以區分哪些是可以採取的財務建議,並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認識四個基本金錢語言,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

收入

收入是孩子最可以理解的金錢語言,我們都知道成年人上班工作是為了賺取收入,付出勞力或提供服務而獲得金錢回報,即是所謂「收入」。

對孩子來說,就是付出所獲得的錢,或父母給的零用錢。

​生活中,可以和孩子約定好「賺取收入的形式」,比如孩子如果到辦公室幫忙打掃、幫父母跑腿,會給予多少零用錢。以實際的方式,讓孩子透過付出,了解「收入」的概念。

支出

反過來說,如果我們要換取他人的商品或服務付出,就需要支付他人金錢,這份錢就是支出。

我會在生活讓孩子經手實際金錢的支出,比如讓他們自己拿錢給店員買養樂多,以及自己拿學費袋給才藝班,以體驗的方式,明白支出。

進一步和孩子分享支出還分成日常生活支出,像是水費、電費、瓦斯費、食品與生活日用品費用等;以及額外支出,像是買玩具、買飲料、不直接與日常生活有關係的娛樂消費等。

閱讀更多:三個方法,一瓶可樂,和孩子一起理解「價格」與「價值」

別再說孩子不懂你!「跟著父母過一天」,生活中拉近親子關係

資產

了解完收入與支出的概念後,我會和孩子介紹什麼是資產。簡單來說,資產就是當我擁有這樣物品,錢會流進我的口袋。

我會和孩子分享資產又分成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。無形資產像是知識、品格、技能,這類沒有實際物品的抽象概念;而像租金、房子,這種看得見摸得到的物品,就是有形資產。

以孩子的角度來說,當然還沒有工作難以賺取實際的有形資產,不過可以告訴孩子:現階段的時間就是他們最大的財富,好好培養良好的品格、人際關係、學習知識技能,建立無形資產,都是未來可以轉換成有形資產的選擇。

負債

如果今天擁有一樣物品,錢會從我們的口袋中流出去,那麼它就是負債。

我會先用這個例子和孩子分享:如果買一台iPad,拿來學習,可以增加知識等無形資產,那iPad就是資產;但如果iPad只拿來看卡通、玩遊戲,浪費了許多時間、傷害視力,錢還要從口袋中流出去,這種時候,iPad就成了負債。

同理,如果買下一間房子,如果是當成辦公室出租給他人,可以收到租金,錢流進我的口袋,那這間房子就是我的資產;但如果我拿來自己住,必須付房屋貸款給銀行,那它就是我的負債。

​所以,如何辨別資產與負債,最重要還是要看這件物品所帶來的現金流動的方向來區分。

懂得辨別兩者的差異,孩子之後就不會輕易買下看以為是資產的負債了。

實際練習:寫下資產與負債

我自己在教孩子導資產與負債的概念期間,孩子剛好在學注音,於是我列了一份資產與負債清單,用聽寫的方式,請孩子幫我填上注音,完成任務的過程,我會一邊和孩子討論這些資產與負債可能會對生活帶來什麼影響,加深孩子對這兩個金錢語言的理解。

▲透過注音認識資產與負債 ▲透過注音認識資產與負債

當自己的理財顧問

兒童理財的第一步,就是認識金錢與金錢語言,透過生活上的接觸與舉例,孩子就能慢慢地培養對金錢語言的熟悉度。

​未來,孩子也能清楚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樣的投資,不只是單方面聽取他人的意見,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。幫助孩子在理財路上,成為自己的理財顧問!

返回頂端